假如这样生活 弘愿寺佛恩居士编写

  • 假如这样生活 弘愿寺佛恩居士编写
  • 所属分类:
    发货地:达州
  • 价    格:24
  • 市场价格:
  • 今日价格: 有特价请联系
  • 优惠详情: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
  • 最近热度:
  • 累计热度: 246
  • 综合得分:
  • 信誉得分:
  • 品牌:
  • 货号:5dae18aa9d19
  •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张典州

        本商品由张典州提供,通过张典州完成交易,请放心购物

关于快递
接物流公司通知,自1月11号:新疆,西藏,内蒙,青海,宁夏,甘肃,停止发货。
1月13号:黑龙江,吉林,辽宁停止发货。
1月14号:陕西,山西,重庆,云南,贵州,四川停止发货。
1月15号:海南,河北,河南,山东,天津停止发货。
1月16号:北京,湖北,湖南,广西,江西,停止发货。
1月17号:安徽,江苏,浙江,福建,上海停止发货。
1月18号:晚7点广东停止发货。
1月18号:晚7点后只接单不发货。
1月19号-2月6号,莲友之家放假回家过年。
(咨询特价)年2月7号(农历正月十一)按照订单先后顺序依次处理。

编辑推荐

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古今典籍及现实故事,展现深奥伟大的净土宗智慧,启迪人心。 

找到信仰的法门,你会发现:当初烦躁、刻薄、傲慢、愤世嫉俗的心越来越淡了,安稳、宽容、谦卑、欢喜的心不知不觉生起来了。渐渐地,周围的人和事也变得可敬可爱了。

佛恩居士多年来参与净土宗系列丛书的编辑工作,将净土宗法师们的讲法润校整理,编辑成书,计有数十种。所出文字忠实于说者本意,精准稳靠,简练明了,脉络清晰,教旨畅达,有缘闻信者莫不安心起行。

内容推荐

本含九个章节。从揭示人生和的真相开始,介绍佛教对世界的认知,最后落脚到追求幸福人生、做好终极关怀、建设和谐社会。帮助快节奏生活中烦恼的现代人找到心灵的安宁和归宿。

作者简介

王践

法名佛恩,1968年生,山东威海人,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,目前为净土宗编辑部副总编。著有《走近佛教》《佛教问答》《佛教故事》等多部通俗入门读物。佛恩居士多年来参与净土宗系列丛书的编辑工作,将净土宗法师们的讲法润校整理,编辑成书,计有数十种。所出文字忠实于说者本意,精准稳靠,简练明了,脉络清晰,教旨畅达,有缘闻信者莫不安心起行。

目  录

前 言 / 1

 

第一章 认识

一、生死与无常 / 6

二、死后的世界 / 9

三、面对死亡 / 11

 

第二章 人生实相

一、孤独的心灵 / 18

二、脆弱的 / 20

三、后生一大事 / 22

 

第三章 娑婆世界

一、物质的泛滥 / 28

二、精神的荒芜 / 30

三、诸受皆苦 / 33

 

第四章 认识佛教

一、佛陀应世 / 38

二、一代时教 / 40

三、三藏典籍 / 44

四、佛法传播 / 45

 

第五章 佛法概要

一、三世因果 / 49

(一)业与业力 / 50

(二)业因果报 / 53

(三)三世因果 / 55

(四)业果可转 / 59

二、六道轮回 / 61

(一)心识不灭 / 62

(二)善与恶 / 63

(三)六道轮回 / 65

(四)轮回的证据 / 68

(五)地狱是必堕之处 / 69

(六)人身难得 / 72

三、生死解脱 / 74

(一)四圣谛 / 75

(二)观照无常 / 77

(三)生死解脱 / 80

 

第六章 佛法实践

一、扫除成见 / 85

(一)学佛的目的 / 85

(二)学佛并非消极逃世 / 87

(三)任何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/ 87

二、破疑生信 / 88

三、好的开端 / 90

(一)启发自己 / 90

(二)简单异 / 91

(三)三皈 / 92

(四)五戒 / 94

(五)一门深入 / 96

四、选择教法 / 97

(一)时代因缘 / 99

(二)圣道难证 / 100

(三)净土易往 / 103

 

第七章 净土法门

一、超世弘愿 / 109

二、依正庄严 / 113

三、名号意义 / 117

四、一者深信自是凡夫 / 121

五、二者深信乘愿必生 / 123

六、弥陀大悲于苦者 / 126

七、安心念佛 / 130

八、时不我待 / 132

 

第八章 善待人生

一、敦伦尽分 / 135

二、苦乐随缘 / 137

三、感念佛恩 / 139

 

第九章 终极关怀

一、临终关怀 / 143

(一)此生的结束 / 144

(二)临终关怀 / 145

(三)助念 / 149

二、帮助亡者 / 151

(一)中阴身 / 151

(二)超荐 / 154

 

后 记 / 156

 

参考资料 / 158

显示部分信息
在线试读部分章节

第一章  认识

 

 

人类一开始便陷入智慧与愚昧矛盾冲突的困扰中。无限的未知领域,如同宇宙空间那隐藏着无穷奥秘的黑暗,紧紧包围着人类。无论文明如何进铂人类总有解不完的宇宙之谜。

在所有的宇宙之谜中,最难解,最恼人,对个人和社会最急迫的,守于人类自身之谜:

 

我是谁?人生的目的是什么?安心立命之处何在?

人一死,是永灭,还是有来生后世?

如果人死后不再继续某种“生活”,那么,生前的善恶还有多少意义?

如果有生之前、死之后的世界,那么,生从何来,死向何去?

@@

一、生死与无常

 

对生死问题的解答,关系到每个人最切身、最根本的利益。因为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亡,在死亡面前,世间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成为虚饰。

当我们静下心来关注这一事实的时候,我们的人生似乎陷入无底的黑暗之中。

我们在此世间一切的恐惧,都源自对死亡的恐惧。所有的人,无论他承认与否,都必然对此怀有直觉。从面对危险时的不安全感,到怕墓地、怕尸体的心理,每个人不难体察自己意识深处盘踞的对死亡的畏惧。

古今中外不少哲人都曾指出:

死亡恐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、永恒的焦虑。

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呢?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,而死亡终将结束我们所熟悉的一切!死亡到来时,我们将被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。

也许还有更可怕的事情:

我们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!

平时,我们执著自己特殊的、独立的身份:我的姓名、我的地位、我的生平、我的家人、我的朋友、我的工作、我的财产、我的知识、我的技能@@把安全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。然而,死亡顷刻间就将所有的一切一扫而光!我们所面对的,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,一个自己也不认识的人,一个令自己焦躁的陌生人——平时我们总以琐碎的杂务填满每一时刻,以保证自己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。

原来,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身份之下,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里。被激情所陶醉,我谬于着迷建造房子的快感,竟把生活的房子建在沙上!

我们悉心包装自己,尽量把每一件事情都维持得安全可靠。为此,我们花费了一生的心血。直到有一天,重病或灾难将我们惊醒,即将来临的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,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。

一般人的心态是享受人生,尽量忘记死。

然而,死却不会忘记我们,且会突然袭击我们。

或许有人说:“人人都会死,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,死最自然不过了,我不会有什么问题。”

从远处眺望死而说死不可怕,正如在动物园眺望笼中的老虎,因为它不会加害我们。可是,如果我们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,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?

即将真正面临自己的死,犹如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一样,只一见,便双腿瘫软了。

当今世界,自然灾害、战争、盗贼、车祸以及各种顽症比比皆是,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死亡的消息。

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:

人命在呼吸间。

意思是说:人的是短暂的、脆弱的,一气不来,便属隔世。

这就是佛在经中一再提到的“无常”。

 

佛曾问弟子:“人命有多长?”

一个弟子回答:“人命在数日间。”

佛摇头说:“你没有悟道。”

第二个弟子回答:“人命在饭食间。”

佛还是摇头说:“你也没悟道。”

第三个弟子回答:“人命在呼吸间。”

佛说:“善哉善哉!你悟道了。”

 

二、死后的世界

 

我们生下来便踏上了向死亡行进的路途,陷入与自然、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中,急匆匆追名逐利,最后精疲力尽而不见有何成就,眼前危机重重,未来也不知何去何从,心跟着形体的变化而迁流不息,这样日复一日,糊里糊涂地度过每一天。

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迷惘,开始探索来生的可能性,试图了解的整体意义。

的确,如果我们真的就像自己所说的那么务实,为什么不严肃地反问自己:

我真实的未来到底在哪里?

关于死后有无续存的问题,尽管大多数人回避它、不承认思考过它,它也必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萦绕。对这个问题的解答,要比生活状况的改善、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、更为重要,因为它是我们决定人生态度、人生目标,建立人生观、价值观的基石。

自古以来,对生死之谜的解答主要由各种来提供。作为人类伟大的精神传统,所有的都清楚地告诉我们:死亡并非终点!并以此唤醒人们对未来世的憧悻赋予生活神圣、终极的意义。

然而,随着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,宇宙之谜一个个被揭开,科学知识的普及,使不少人相信生死之谜已被揭破。于是,贬值,信仰转移于科学与金钱,确认死后永灭的人越来越多。

其实,只要冷静考察自然科学对人类自身认识的程度,便无理由妄称生死之谜已被揭破,无理由对死后续存与否的问题做出决断。“人死永灭”只是一句尚不究竟的哲学推论,确认其为真理,同样具有信仰主义的性质,无充足理由奉为科学结论。近代、现代的科学巨匠几乎无不承认科学对人类自身认识的肤浅,他们对死后有无续存的问题一直持审慎态度。

最具挑战性的,逝籍记载、民间流传的一些与生死、“灵魂”有关的趣闻,诸如记忆前世、濒(b~n,临近)死体验、神识脱体(神识:灵妙不可思议的心识)等现象。这些现象遍布世界,超越时域,并不因科学进步和人们不相信它而绝迹,总还时有发生,似乎在向我们透露生死之谜的某种信息。

平生否定有死后世界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,在受临终之苦折磨的时候,叫着:“啊!熏我的!”

看护他的医生问道:“先生,在你的哲学中也有吗?”

“亲受痛苦的境遇,即使哲学上没有,也束手无策。如果病能痊愈,我将从事完全不同的研究。”他这样说着而死去。

法国著名无神论者华帝尔,临终时痛苦地挣扎着,最后凝视一处说:“瞧!那边有恶魔,要来带我。啊!看到地狱了,好恐怖啊!谁啊!救救我吧!”这样绝望地叫着死去。

作恶众生认为“死是痛苦的结束”“没有死后的世界”。但临终时,心中的黑暗扩大,必能看到黑暗的彼处有地狱之火,先前那种逞强的心顿时被一吹而散,口中还会发出凄厉的惨叫。

 

三、面对死亡

 

死亡是个大迷雾,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,不知道死后会怎样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:在地球的任何地番死神都能找到我们。

对于死亡,我们在犯同一个错误:我们会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。然而,我们不是经常听到别人突然去世的消息吗?他们像我们一样,视的延续为理所当然之事。

实际上,我们的身体有可能突然垮下去而不能运转,我们甚至不必生病也会死。

我们以不知何时会死为借口,来延迟对死亡的正视。然而,我们越是不愿正视,就越对它无知,恐惧的阴影就越萦绕脑际。

如果想挣脱死亡的宰制,绝不能采取回避的方式。拒绝死亡的结果,将毁掉我们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。

大多数人只是在临终那一刻才开始珍惜,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啊!那些相信自己有充足时间的人,最后时刻才准备死亡,然后他们懊恼不已——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?

就在此时,我们需要清醒一下,严肃地问自己:

如果我今晚就死去,那该怎么办?

面对无常,有一种策略是及时行乐——享尽荣华才不枉此生。这种自私和短视的做法只会加速消耗我们有限的福报,使结局变得更加悲惨。

多数人采取较为理智的抗争方尸诸如:“肉体虽死,灵魂不灭”的观念,永生于天国的神教信仰,长生不老的追求,家族的传宗接代,以及立功、立德、立言而留芳百世,期待精神的永垂不朽,乃至“生则乐生,死则安死”的自然主义达观态度。这些方法虽然不能彻底摆脱死亡的威胁,却使人多少变得从容了。

现代科学使人类充满了以自己的理性揭破所有宇宙之谜的信心,生前死后的问题已不被多数人所关注,似乎成为无关紧要、滞碍社会进步的玄虚问题。但从一些人类学家的眼光来看,通过科技途径征服自然,还是一种出于潜意识深处的抗拒死亡命运的“移情”手段。科学从物质方面对人类自身的研究由细胞深入到基因,蛋白质合成、试管婴儿、器官移植、克隆技术等现代成果,无不是对生死之谜的探索。

西方一些人类学家、心理学家认为: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,实质上都是为了逃避死亡的宿命,都是对死亡威胁的抗争。

在世界各地,很多国家设立专门机构,从事轮回、濒死经验等现象的研究,并把它们列入心灵学、超心理学等研究课题。研究者注意岛接近死亡,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观的改变。经历濒死体验的人,对死亡的恐惧会降低,能比较谦卑地接受死亡;追求物质的兴趣会减低,更加相信的精神层面;相信死亡数程的延伸,也容易接受来世的信仰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能会碰到亲友或邻人亡故,这极易触发我们对钟爱自己的长辈终将死去的忧虑,由此联想到自己亦将必死,进而引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。

事实上,能够从内心深处体会无常的真义,是觉悟人生、寻求解脱的第一步。

依据佛陀的智慧,我们可以利用来为死亡未雨绸缪,不必等到受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,也不必等到死亡来临时还茫然面对未知。此时此地我们就开始寻找的意义,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命运和准备死亡的契机,从正面跟死亡接手,揭开它的神秘面纱,熟悉它,随时想到它。正如一位法师所说的那样:

既然不知死亡在哪里等着我们,那就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。

 

热门相关信息